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春绿,海一样地漫来时,真能让人心醉;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来时,也能让人断魂。

春,绝对是一块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这便有了王安石先生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诗是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之时所做,同时这首诗还有旋绕纯洁热闹欢乐的气氛,描写诗人对和平大同的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和煦春风的一种喜爱。

而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春景是: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射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这便有了之后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也表达了白居易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和对当时在江南的过往的怀念。

在刘方平的《月夜》中,用”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来形容在恬谧的春夜中,万物的生息衍化在悄然进行,用夜晚的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来表现自己浓厚乡村生活的根柢,诗句中也映衬着诗人深夜见月色难寐,闻虫声更加转辗反侧的一种惆怅,伤感之情,正所谓春色恼人眠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