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首例!这颗中国“心”仅90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22:55:00    

“现在心不慌了,腿也不肿了,说话、走路也有力气了,终于能过上正常生活了。”

4月24日,曾饱受重度心力衰竭折磨的王女士康复出院,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标志着2025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圆满完成

多项全新技术指标

人工心脏植入创新开展

此次手术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再创锡城人工心脏植入术技术标杆:

体积小

采用全国产自主知识产权最小最轻的人工心脏,仅重90克,体积与核桃大小相似。

创伤小

术中无需制作囊袋及悬挂牵引,手术创面相较减少了1/3,手术时间缩短近一小时,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配件小

体外部件仅重800g,重量和体积相较以往设备分别缩小至1/3和1/4,装在随身斜挎包里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

人工心脏

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救治良方

61岁的王女士半年前突然出现胸闷气喘,双腿水肿严重,楼梯爬不了几步就立刻需要休息。反复治疗但是不见效,心衰症状却逐渐加重。家属通过多方打听,最终慕名找到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杨岷求医。

经系统全面检查,王女士左心增大伴功能重度减弱,心脏功能不足正常人的一半,为扩张性心肌病引起的重度心力衰竭。

随后医疗团队开始实施规范的抗心衰及强心药物治疗,并多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MDT会诊。经讨论一致认为:鉴于目前较为严重的病情,要从根本上解决王女士的问题,只有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植入这两种有效治疗手段。

人工心脏植入术没有供体等待期,并且一年生存率、三年生存率与心脏移植基本一致,可以作为桥接治疗或者终点治疗。

为确保手术成功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会同重症医学科、胸心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手术室、超声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相关科室联合为王患者量身定制手术实施方案和康复计划,并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

小小人工心

助力心衰患者重获“心”生

据悉这次植入的“磁悬浮”人工心脏为我国纯自主研发。在人工心脏植入后,磁悬浮技术通过磁力轴承将人工心脏的叶轮悬浮起来,实现血泵在旋转时零机械摩擦。这颗全新的中国“心”不仅重量轻体积小,此外体外控制器、电池等体外部件重量仅800g,为患者带来了更为便利的术后生活。

手术中,多学科紧密协作,杨岷主任带领团队将人工心脏血泵的入血口精妙调整至正对二尖瓣,且与室间隔平行,之后又仔细对人工血管进行排气,在确认无误后成功启动运行血泵,顺利完成手术。

半个月后,王女士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护理,王女士的身体状况已经达到了出院的标准,出院后,除了护理好接口处,重获“心”生的她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外出了。

近年来,心脏大血管外科连续完成锡城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重症瓣膜病心脏手术、急性心梗急诊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联合搭桥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抢救手术、食道超声引导下微创婴幼儿先心病封堵术、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非A非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A型夹层开放手术(孙氏手术)等多项心脏大血管外科标志性手术,成为锡城技术标杆。

此次王女士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在终末期心衰治疗领域迈上新高度,是心脏大血管外科学科建设中又一次重大突破,助力心衰患者重燃生命希望!

本文欢迎微信公众号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江南大学,微信号:jnu-1958。

稿件来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本期编辑:郭诏金 时丹婷

欢迎您积极投稿或建言献策

投稿邮箱:jndxrmtzx@jiangnan.edu.cn

Copyright © 2014-2025江南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北京号

作者:江南大学

流程编辑: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