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陈仙霞
2025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起点,希望未来”,旨在倡导加大努力保障母婴健康,减少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并优先关注妇女的长期健康与福祉。
清明时节的气候转暖但湿气渐增,身体机能尚处在发育成长期的孩子们体质较为娇弱,抗病能力不足,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整理了一份清明时节儿童中医保健良方,宝妈们快快点击收藏。

饮食调理:健脾祛湿,柔肝养阳
1.清明时节雨水增多,湿气重,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容易受湿邪影响,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者腹泻的情况。因此饮食宜清淡甘润,多吃健脾祛湿的食材,比如山药南瓜小米粥、四神排骨汤等;慎食生冷、油腻、过甜食物,避免损伤脾胃。
2.中医认为春天对应肝脏,肝主生发,儿童容易肝火旺,出现烦躁、睡眠不安,需要疏肝理气。可多吃菠菜、芹菜、荠菜等,达到柔肝疏肝的目的。
3.清明节有吃青团的习俗,但青团是糯米制品,儿童消化功能较弱,建议少量食用,避免积食。

起居调护:防寒护阳,顺应节气
1.中医讲究“春捂秋冻”,虽然天气转暖,但早晚温差大,家长要注意做好儿童腹部、背部及足部的保暖。
2.保证充足睡眠,建议早睡早起,适当午休(0.5~1小时),助养肝气。
运动保健:缓解肝郁,防范过敏
清明节有踏青的习俗,适当的户外运动可舒展阳气,缓解肝郁,增强免疫力。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耗伤津液;春季花粉、尘螨增多,过敏体质的儿童容易引发呼吸道或皮肤问题,需注意防范。

中医保健:调理五脏,增强体质
1.中药药浴:对于体质虚弱的孩子,建议使用扶正固表的中药药浴包进行泡澡,以调理肺卫,增强抵抗力。
2.佩戴香囊:用艾叶、苍术、薄荷等药材装袋,随身佩戴,避秽化浊。
3.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儿童保健和中医外治疗法,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和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专门针对儿童(通常为0~12岁)的生理和病理特点,通过特定的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起到调理脾胃、促进气血运行和消化吸收、增强体质的作用。

4.小儿脐灸:脐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通过在肚脐(神阙穴)施灸,达到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作用。肚脐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中医认为神阙穴与五脏六腑相通,通过脐灸可以调节全身气血,尤其适合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