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网】
4月22日8时58分,Y535次“薪火辽宁号”红色研学专列满载着320名学员从沈阳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2天的研学旅程。这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沈阳局”)积极与地方联合深挖管内红色资源,采用“旅游+铁路”的模式让铁路运力与辽宁红色旅游资源有效整合的生动体现。(光明网4月22日)
红色教育如何真正入脑入心?关键在于让历史从书本和展馆中“走”出来,与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产生共鸣。“薪火辽宁号”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打造了一个“移动的红色课堂”。车厢内,抗联故事、雷锋日记、工业记忆通过情景宣讲、经典歌曲和实物展示生动呈现;车窗外,辽宁的山水与红色遗址交相辉映。学员们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在重走抗联路时感受先辈的艰辛,在思政大课中思考信仰的力量,在主题班会上交流新时代的使命担当。这种沉浸式体验,远比传统的说教更具感染力。
这趟专列的成功开行,也是国企与社会资源协同创新的典范。国铁沈阳局与地方文旅部门合作,不仅盘活了铁路运力资源,更让红色旅游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红色专列串联起的不仅是景点,更是一条融合教育、文旅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它证明,红色文化不仅可以育人,还能赋能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此次专列的学员涵盖国企职工、青年企业家和民营企业职工,反映出红色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广泛需求。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学员在同一节车厢里学习、交流,共同感受辽宁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的厚重历史,这种跨界的互动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凝聚力的体现。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更多这样的创新载体,让不同群体在共同的历史记忆中找到价值认同。
“薪火辽宁号”的鸣笛,是红色教育方式的一次生动革新。它告诉我们,历史从未远离,只是需要更贴近时代的表达方式。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红色专列驶向全国各地,让信仰的薪火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传递,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王焕)
编辑:钱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