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回眸之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6:15:00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将增进民生福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履职始终,以民生实事“小切口”撬动社会治理“大变革”,以制度创新夯实民主根基,交出了一份“民呼我应、民需我为”的厚重答卷。


民生实事 由民做主


民之所望,行之所向。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在市本级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全市累计票决民生实事项目1139件。为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民生实事项目跟踪监督实施方案,组建6个专项监督小组,对2024年市级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全链条跟踪问效。


其间,全市共实施学校建设项目37个,建成投用7个,主体封顶16个,正在建设14个,可新增学位4.5万余个;中心城区820个住宅小区中,专业化物业企业管理小区增加到368个;建成停车场5个,新增停车场点23处,新增停车位5926个;改造铺设农村饮水管网1300多公里,新建水窖、水池900多处;累计建成2472家农村互助幸福院,其中2174家已实现正常运营……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民生工程从“政府配餐”向“群众点单”转变。


民生所需 监督所至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关切,打出人大监督“组合拳”,听取审议养老服务专项工作报告,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二次评议”,联动开展《陕西省养老服务条例》执法检查,督办整改4方面10条问题,推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提升至85%。紧盯教育提质工程,专题调研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提出5方面17条整改意见,督促新增普惠托位1200个,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项目6个。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监督之力护航医疗保障改革、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医保专项审议、退役军人保障法执法检查,配合省人大常委会联动督办耕地保护、千村示范工程,推动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可及,共同富裕底色愈加鲜明。


民主实践 创新突破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拓展民主实践路径。创新搭建“线上+线下”双通道民生实事征集平台,归集2025年民生建议172条,动态完善民生项目库,让民意贯穿决策始终。聚力构建覆盖市、县、乡三级的立法意见建议征集网络,全年开展专家论证咨询15次,吸纳立法建议110余条,推动各项法规满载民智、更贴民心。


“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民主实践筑牢治理根基。”站在新的起点上,市人大常委会将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擦亮民生底色、拓宽民主渠道,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榆林篇章中展现新的作为、作出更大贡献。(通讯员 付晓娟)


来源:榆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