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国玲
4月10日,2025年全国重点高校高中协同育人对话交流会在潍坊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200余所高校、高中代表和教育界专家学者300余人参会。
大会以“大中协同育人 共筑教育强国”为主题,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中教育衔接、数智赋能教育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霞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山东省多渠道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本次大会,高校与高中共同研讨协同育人新思路、新探索和新实践,必将对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潍坊历来是教育大市,也是基础教育名城,职业教育高地。会上,潍坊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王霞系统介绍了潍坊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产教融合、教育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成果。王霞表示,潍坊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各类教育协调、区域优质均衡、体制机制灵活、群众满意认可”的良好生态,高质量教育已成为潍坊突出的竞争优势和亮丽的城市名片。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会上做了《从教育强国建设看高考改革深化与完善》的主题报告。陈志文在报告中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精神进行了深入阐释,并对高考改革对科技人才选拔与培养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进行了深刻分析。
“让每一位学生在镇海中学成人成才,这是我们办学的核心目标。”会上,正高二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以镇海中学为例,分享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和做法。他详细介绍了学校在课程设计、师资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并形成了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系统。
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掌上高考总编辑杨鹏贤在《共建高考升学服务 赋能大中教育衔接》报告中,分享了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高考升学服务质量,促进大中教育有效衔接。他强调,数智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必须充分利用数智化手段促进升学服务水平提升。
“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目前高中与高校拔尖人才贯通培养实践已初见成效。”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招生组组长金涛做了题为《中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金涛表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强化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让南大学子接触、认识人工智能,成为人工智能与各学科深度融合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南京大学山东招生组组长毛予倩在会上做了《AI赋能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南京大学的实践与探索》的报告。她表示,AI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南京大学将继续探索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教育创新模式。
南京市第一中学副校长高磊在《教育变革与学校责任——一所百年学校的守正创新之路》的报告中,回顾了学校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的教育变革经验。他强调,学校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必须不断创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中学如何与高校协同共育拔尖创新人才?山东省昌乐二中校长张申在《昌乐二中大中协同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经验分享》报告中,介绍了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做法。他分享了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创新经验,为与会者提供了实践参考。
本次大会特设圆桌交流环节,围绕“聚焦大中衔接之路,共育拔尖创新英才”主题,高校与高中代表展开热烈讨论。与会者就课程贯通、师资共享、人才共育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为未来大中协同育人提供了借鉴。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成果,全国高校高中“双高协同育人”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将推动高校与高中以资源协同、课程共建、科研实践、成果转化推广等多领域深度合作,构建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全国高校与高中提供了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了“大中协同”育人模式,对促进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