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京威凯尔来了 宜城天舒药业活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8:55:00    

天舒药业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检测产品理化指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宇睿

通讯员 吴丽 张进栋 李勤

4月22日,湖北天舒药业有限公司(宜城)(以下简称“天舒药业”)一片繁忙景象。原料药车间内,工人们头戴劳保口罩,将1500升化学原料通过软管负压抽入反应釜,反应结束后送入一楼进行离心处理。

2024年,这家新投产的企业实现产值3.18亿元,为宜城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时光倒回到8年前,企业处于生死边缘。

2016年,天舒药业创始人刘玉涛在新建的造影剂车间里彻夜难眠,因股权纷争导致项目资金链断裂,价值千万元的生产线沦为摆设。

关键时刻,宜城市政府伸出援手,积极争取发改领域省预算内项目建设资金400万元,帮助其以市场价回购股权,保住了企业,为后续招商打下基础。

2021年,刘玉涛的儿子刘云龙在参加一次医药产业链交流会时,遇见南京威凯尔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强。

得知对方正在全国寻找合适的生产基地,刘玉龙立即毛遂自荐,寻求合作。“我们有现成的药品生产车间,成熟的技术积累,产业又高度契合。”

一番交流,这家龙头企业与急需转型升级的天舒药业碰撞出了火花。刘永强当即提出:“如果合作,我们必须在一年内投产。”

宜城市招商团队闻讯而动,组建专班,带着测绘报告赶赴南京。

改造旧厂比新建厂房省时省钱、工业地价每亩比南京便宜55万元、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完备……精打细算,反复沟通,最终将南京威凯尔“撬”来宜城。

2022年4月,南京威凯尔完成对天舒药业的并购重组,形成“研发在南京、生产在宜城”的双城布局。

面临“一年投产”的大考,宜城市打出组合拳。

23个职能部门组成联合审批组,37天完成从签约到开工的全流程审批,刷新宜城速度;采取“基金+项目”联动模式,引入省、市、县三级产业基金,解决1.3亿元的资金难题;给予天舒药业固定资产投资补贴2000万元,争取技改资金580万元,推出“小微速贷科创贷”等金融产品……

2023年,投资10亿元的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CDMO生产制造项目开建,2024年初正式投产。投产首年即创3.81亿元产值,不仅盘活了天舒药业沉睡的产能,更让南京威凯尔看到“双城模式”的优势。

如今,威凯尔已将山东、陕西的代工厂产能向宜城汇聚,宜城公司成为全国唯一生产基地。同时,南京凯威尔充分发挥总部的人才优势,与宜城技术骨干团队组成联合攻坚组,共同致力于高端原料药的研发,带动产业链发展。

刘云龙站在总控室大屏前,看着实时跳动的监测数据说:“当初只想着先保住企业,没想到现在一天就能创造百万元产值。”

随着企业壮大,2025年,南京威凯尔在宜城再投资7亿元,征地95亩,建设玛巴洛沙韦、米洛巴林和瑞美吉泮等高端原料药及高级中间体生产项目。项目投产后,预估年新增产值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