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二手电商促消费效果明显 专家建议分层分类推动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4:26:00    

本报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

4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中国市场学会联合发布《闲置二手电商平台的社会经济价值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作为循环经济和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闲置二手电商在促消费、促进创业就业、落实以旧换新政策、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李勇坚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闲置二手电商平台可以加速商品流通速度和提高购买频次,激发新产品更新换代,起到扩大消费的作用。《报告》显示:“城市的闲置二手电商交易额每增加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0.1%。”

二手电商促消费、带动就业

所谓闲置二手电商,根据《报告》中的界定,是指物品所有者将自己不再使用,但仍具有使用价值的闲置物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买卖、租赁、置换、捐赠的行为。物品通过交易实现二次流通,在其生命周期内实现价值利用率最大化。

记者了解到,国内二手电商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期(2002年—2017年)、市场启动期(2018年—2020年)、高速发展期(2021年—2025年)。据中国旧货业协会统计数据,二手流通线下交易额达到5520亿元,同比增长15%。这一数据反映了二手市场的巨大潜力。从市场格局来看,现有二手电商平台涵盖综合类平台和消费电子类、图书类、时尚服饰及配饰类、奢侈品类等垂直领域平台,并且行业里已出现闲鱼、转转、万物新生等头部平台,主流商业模式包括C2C、B2C、C2B2C、B2B等。

“很多人往往认为购买二手商品是消费降级的表现,会挤压新产品的消费空间。但课题组经过调研和实证研究发现,二手电商平台可以加速商品流通速度和用户购买频次,激发新产品更新换代,起到扩大消费的作用。”李勇坚如是指出。《报告》显示,闲置二手电商平台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提升居民收入以拉动居民消费,其中高收入城市这种效应更加明显。

而在促进创新创业方面,李勇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闲置二手电商平台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创新创业试验田,能够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提高创业技能和素养。平台不仅可以卖二手商品,还可以把人们的闲置时间及技能作为服务来出售,促进零工经济领域的创业。”

《报告》以闲鱼平台作为调研样本,对闲置二手电商带动就业量构建了基本模型并进行了测算,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闲鱼平台共带动全社会就业407万人。

闲鱼公共事务总监童淑婷透露,目前闲鱼的注册用户数破6亿,日均闲置商品发布量超过400万件。平台用户中95后占比超过四成、00后超过两成,呈现出显著的年轻化趋势。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许多年轻人在闲鱼平台利用技能与兴趣开展副业,比如老年人陪诊、配音、代遛狗等,这些“轻创业”的实践帮助年轻人增加了收入、积累了创业经验,同时也拓展了线上服务型消费的新场景。

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院长李鸣涛看来,《报告》课题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其得出的数据结论也具有开创性。我国正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消费者对于二手商品交易的接受度和意愿也不断提升,二手商品的交易需求必然会被大量催生出来。

《报告》还指出,闲置二手电商平台通过三个重要渠道推动了绿色发展:一是通过促进闲置资源的高效流通和再次利用,从源头上大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碳排放;二是平台进行绿色倡议,推动低碳减排,比如闲鱼发起的“绿色合伙人”这些绿色公益活动,鼓励号召公众主动参与到绿色生活实践中来;三是通过碳减排标准和碳积分账户,以数字化助力“双碳”发展。

欧特欧咨询董事长罗兴认为,关于二手电商平台与促消费之间的关系,《报告》的出炉标志着已就此达成了广泛共识,即二手电商平台的出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国内二手电商的趋势及问题

中国旧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常大磊指出,二手商品的流通有利于推动新商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

《报告》观察分析了欧洲Vinted、美国Poshmark、日本Mercari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主流二手电商平台,同时结合国内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总结了我国闲置二手电商发展的趋势,我国二手电商市场呈现出数智化、兴趣化与社区化、线上线下协同化、服务多元化等趋势。

其中,数智化是未来二手电商行业的长期化趋势。近年来,人工智能这些新一代数字技术火热发展,二手电商平台也迎来了降本增效的机会。闲鱼方面介绍,该平台从去年开始加码在AI应用方面的探索,将AI融入闲置交易的全链路,如售前环节提供AI一键发布功能,售中环节提供AI智能托管服务。截至2025年2月,闲鱼全线AI产品覆盖用户数超过1020万。

李勇坚指出,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方面已经较为完善,无论是政府还是平台,也都在积极引导消费者参与二手交易和以旧换新。但是,我国二手电商平台发展中,仍面临着信任机制有待完善、社会参与的合作机制需要加强等问题。从合作机制来看,形成良性互动机制,能够更有效地推动二手交易市场的发展。国内各社会组织对于二手交易的参与程度不够,生产商和二手电商平台之间的渠道尚未打通。

基于此,《报告》从二手电商平台和政府监管两个主体的维度分别提出了建议措施。作为电商平台,应当着重在交易透明度提升、信用评估机制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健全以及推动行业协同发展方面努力。而作为政策制定及监管治理方,相关部门要加大各项支持政策,建立闲置二手电商相关的交易制度及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全链条的二手电商服务体系。与此同时,要完善消费者教育、人才建设等,推动建立可信任的交易环境,可试点将二手交易中的行业纳入个人征信数据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原所长王微指出,我国在商品消费方面已进入提质阶段,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快速提升,而耐用消费品、高品质商品进入二手交易范畴,通过多次利用来提升其使用价值,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王微看来,二手电商市场的另一个重要趋势在于专业化,因为二手商品市场涵盖范围广、品类多,每个品类在流通规律、交易标准、认证检查方法等差别很大,所以无论是线下发展,还是线上电商平台,二手交易的专业化是需要强调的,这也是从政策监管和治理视角需要注意的。

中国循环经济学会秘书长侯允提出,整个二手交易平台的治理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标准体系的建设,二是信用体系的建设,即专业化和合规化。

商务部研究院电商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则建议,各二手电商平台需要针对不同的市场进行分类、分层,推动二手电商发展更加专业化。除此之外,基于二手交易社区化、兴趣化的趋势,可以积极关注并运用视频、直播等方式打造高效交易、交流互动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