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职引未来—2025年全国城市巡回招聘山东站暨沿黄九省区区域性青年人才招聘活动”在齐鲁工业大学举办,吸引了来自沿黄九省区的443家企事业单位现场揽才,1.51万名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进场求职。这是今年山东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搭建高能级岗位对接平台的众多活动之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和需要建立的六大体系。作为高校毕业生大省,山东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供需适配,整合资源优势,提升服务质效,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多举措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问题
山东建筑大学校领导带队到山东亚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交流,双方希望就校企共建“双进”实践基地等方面深化合作;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校友企业——山东评测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调研,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变化、企业用人需求及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在山东,越来越多高校将“访企拓岗”作为与企业深入交流的机会,以此更好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
“《意见》将优化培养供给体系置于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首位,希望围绕人才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双向发力,解决当前高等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适配不够的问题。”德州学院副院长蒋涛涛对《意见》进行了学习研究。
《意见》提出“科学研判人才发展趋势及供需状况”“以促进供需适配为导向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等举措,山东一直在开展相关工作。“我们一方面支持高校建立健全人才预测、预警机制,实行高校就业工作‘红黄绿’亮灯提示制度,科学分类评价高校就业工作,通过综合评价结果反馈,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另一方面普遍开展就业实践和就业见习活动,加强职业培训和学徒培训,推进青年技能精进就业模式,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卫华说。
作为2024年度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绿灯”先进高校,济宁学院充分用好就业“红黄绿”亮灯提示制度,建立起“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根据就业数据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社会需求与教育培养精准对接。近三年新增、撤销、停招8个本科专业。
资源入校,就业服务向前一步
当前,一些传统就业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对此,《意见》要求升级传统就业服务体系,并提出不少新举措。
针对这些新情况,山东也提早布局,于去年开始在高校创新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建设,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建赋能中心,将就业指导、政策咨询、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权益维护等就业创业服务资源链接、导入高校,增强高校资源聚合、配置能力,更好帮助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德州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大厅里,五六名学生一组,围坐在沙盘前进行公司创业演练;在职业体验区,职业体验交互训练系统、职业测评自助仪等设备,吸引不少学生排队体验;在办公服务区,工作人员正在为学生提供就业事项咨询……如今,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已成为校内就业创业的“加油站”。
“目前,22个试点高校结合自身情况,依托赋能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促就业创业活动。今年,我们将加快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持续扩大建设范围,力争覆盖省内30%以上高校。”杨卫华介绍。
山东进一步强化校园招聘和就业市场服务,持续加密组织各类招聘活动,打造“就选山东”校园招聘品牌,组织好“职通央企”、百日千万城市联合招聘等专项活动。聚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校园活动,统筹实施三支一扶、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专项计划。今年以来,全省共举办线下校园招聘活动243场,1.52万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45.01万个,29.95万人次毕业生参加招聘活动。
政行企校家协同,“托举”高校毕业生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离不开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体系,《意见》明确提出巩固支持保障体系。
为强化保障举措,调动各方力量促就业,山东构建了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家庭五位一体的促就业工作格局。去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出台《山东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围绕拓宽多元就业渠道、引导服务重大战略、提升创新创业活力、鼓励基层成长成才等8个方面提出22项措施,全链条“托举”高校毕业生。
在高校,坚持把就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科学做好职业规划,理性选择合适岗位;健全就业帮扶援助机制,重点关注求职受阻和困难家庭毕业生,“一对一”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培训。对企业,评选发布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城市、园区、企业名单,鼓励企业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此外,还统一组织开展“家校协同育人促就业”活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求职择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积极就业。
今年全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8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接下来,山东将有序推动《意见》部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着力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齐静 通讯员 于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