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陆续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2025年备受瞩目的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即将拉开大幕。作为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举措,强基计划吸引了众多考生和家长的目光。
强基计划全称为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1月由教育部正式推出。其旨在服务国家战略,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主要面向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在招生专业上,强基计划重点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相关专业,涵盖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全国共有39所高校参与强基计划试点招生,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学府。
报考流程方面,4月至5月为简章公布与网上报名阶段;6月考生参加统一高考;高考结束后至7月4日前,各省(区、市)提供高考成绩,高校确定考核名单并组织考核;7月5日前,高校完成综合成绩折算并择优录取(具体日程以高校最新公布信息为准)。
录取方式上,强基计划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其一,高校依据高考成绩按一定倍数确定参加考核名单,将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85%),依综合成绩录取;其二,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校制定破格入围与录取办法,破格录取考生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值得关注的是,报考强基计划与其他高考志愿并不冲突。若考生被强基计划录取,将无法参加后续批次录取;若未被录取,则不影响后续各批次录取。
在人才培养上,高校对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用导师制、小班化等模式,还将在深造、留学、奖学金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并探索“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不过,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诚成 方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