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县夏茂镇梨树村村民洪集体拿到林票。 黄海 摄

三明林票 (资料图片)

沙县生态票(资料图片)

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林下种植中草药基地 黄海 摄

2024年6月,武平林票首发。(资料图片)

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场村合作造林示范片 黄海 摄

“福林票”统一样式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手中有票,不用上山劳作,也能获得稳健收益;小小一张票,可以贷来真金白银……近年来,林票、绿票、生态票等各种“票”已成为福建林农眼中的最新“时尚单品”。
这些票虽然名称与形式不尽相同,但都属于林业收益权凭证,有着共同的底层逻辑:在合作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折资量化,将林业资源转化成证券化的票据资产。它被认为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能够有效破解“单家独户怎么办”“钱从哪里来”等林业发展难题。有了它,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林农变股东,资源增长、林权增益、林农增收。
小小一张票,有怎样神奇的魔力?
一张票聚合万千林农
靠自己,或许可以种好一棵树,但未必能够种好一片林。这是三明市沙县区高桥镇上里村林农卢盛垅的切身感受。
“种树,挖个坑、填上土,就能坐等成材吗?”卢盛垅说,他种树的方法原始、粗放,植苗后,前三年除草,之后就看天吃饭。这样的杉木林,到主伐时每亩出材量只有六七立方米。当地省属国有林场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因科学管护、集约化管理,出材量是独户经营的2倍以上。
卢盛垅也想效仿。但,一是没技术缺资金;二是他家里只分到了3亩林地,形不成规模效应,投入产出比不高。这碎片化的林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放眼沙县,当地小吃业发达,全区每年外出经营小吃的人数近2.5万人,约占农村人口总数的34%和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5%。部分山林因此失管。
沙县的困扰,正是林改新题。
21世纪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福建发端,走向全国。这场“从山下到山上的改革”,以分山到户破题,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从此,靠山吃山的林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珍视自家山林。但随着时代变迁,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其中,“单家独户怎么办”难题尤为棘手,因为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上涨,独户经营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必由之路。
推动林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有很多方式,沙县鼓励场村合作。
“一方是国有林场,有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另一方是村集体,有资源条件。”谢汝根曾在三明多个国有林场担任场长,是场村合作最早实践者。他说,双方合作经营,最后按约定比例分配收益。
但场村合作,不是人人都欢迎。
“村集体和国有林场合作经营的这片林子,我知道自己有份,但是到底值多少钱、利润什么时候才能分到手,心里没有数啊。”卢盛垅说,更何况,林业投资变现难问题依然存在,“只有等到十几二十年后,林木采伐了,才能拿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有感于此,沙县在场村合作的基础上,借鉴资本市场的经验,提出了发行林票的构想。林票可以类比为股票,是一种未来收益权凭证。
以官庄林场在夏茂镇梨树村发行的首批林票为例,村里有一片643亩的杉木幼林,评估后确定现有价值130万元。2019年,村里将这片林子委托给官庄林场经营,按照约定,林场占股15%,村集体占股85%。官庄林场将这85%权益量化成林票,其中30%归村集体、70%归村民。每个村民可以领到面值400元的林票。
官庄林场承诺,到主伐时,每亩保底出材量13立方米。要知道,上一轮采伐时,这片林子的亩均出材量才5立方米。按照林票发行时的行情,届时村民手中的400元林票,至少将升值到2000元。
不过,林票持有人不一定要等那么久。这张票被赋予了更多功能,具备金融属性。比如,可以在市场上交易流转,也就是说,林农不用等到林木成材,随时都可以变现。林票还可以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一张票带来真金白银
在场村合作中,国有林场通常扮演着直接出资人的角色。但现状是:相当一部分国有林场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有些甚至入不敷出。经营好自有林地尚且举步维艰,遑论合作经营、联农带农。
解决之策是引导多元资本参与林业投资。这也是深化林改面临的另一个难题:钱从哪里来?林票在制度设计上,为社会资本进山入林提供了新的入口。
去年,武平县万安镇贤溪村林农池志昌,找到了武平县天源国有林场有限公司经理钟天明,有意转让自家一片691亩的山场。由于木材行情日渐低迷,山场上一轮采伐后,池志昌迟迟未造新林,就索性将山场转给国有林场。
拿下这片采伐迹地后,天源林场计划营造杉木林。经过测算,造林总成本要181万元,包括山场收储价款、造育林投资、保险费、林地使用费等。一时间要拿出这么多钱,天源林场也犯难。过去的做法,是向银行借贷。但这一次,钟天明选择通过发行林票融资。
融资目标是181万元。社会公众可通过认购一定面值的林票,参与投资。天源林场则通过收取一定比例的经营管理费,获得收入。每年,天源林场按照林票面值的5%,向林票持有人预分红。到了林木采伐时,卖木材的总收入扣除预分红、投资成本、经营管理费和相应税费后,算出净利润,再按照股比分红。如果项目出现经营亏损,天源林场则需兜底。
这种模式,正是武平主推的股金型林票。顾名思义,它强调资金入股,而非资源入股。
去年6月,基于这691亩山场的武平1号林票发行。池志昌作为原林权所有者,优先参与了投资,认购了面值20万元的林票。
“过去,社会资本参与林业投资,需要直接参与林业经营管理,而林业的专业性与复杂性,无形中抬高了投资门槛。”钟天明说,股金型林票有效畅通了社会资本进山入林的渠道,降低了投资门槛,同时也是更为稳健的投资方式。“由于需要承担兜底责任,国有林场被倒逼着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保林业增产增效,林票增资增益。”
实际上,引资入林本就是林票的应有之义,它为林业投融资开辟新路径。同时,各地也在不断优化林票产品设计,进一步畅通引资渠道。
3月25日,三明市三元区城东林场利用地方专项债资金,在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购得4张林业生物资产票据,总面值1951万元,总成交价2007万元,溢价率2.8%。
所谓的林业生物资产票据,是三明推出的林票升级版,当地习惯称为“林票2.0”。
“最初的林票属于非标准化金融产品,虽然具备交易流转功能,但本身的局限性,导致流通性差、交易难,一般只限于村集体内部交易。”三明市林业局四级调研员谢锦斌说,“林票2.0”则依托标准的开发流程与多重权威背书,变身电子化资产凭证。作为标准化的金融产品,“林票2.0”可从场外转向场内,在产权交易所畅通流转,吸引更多资本的目光。
此次城东林场买票所用的资金,源自当地建设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所获批的地方专项债。2023年“林票2.0”上市以来,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已累计完成9宗交易,总成交额近3000万元,参与交易的既有社会资本,也有地方专项债。此外,三明还完成了2宗“林票2.0”质押融资,融资金额848.8万元。
眼下,当地还计划推动金融、资产管理等机构,通过信托计划或资管计划认购“林票2.0”,引导更多资本类型参与投资林票。
一张票创造更多想象
林票制度层面与时俱进的创新,不断扫清资本进山入林的障碍。但想象中的投资盛况并未如期出现。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在有的地方,林票发行后市场流动性差,交易量少,溢价程度有限。换言之,社会投资林业热情有待提高。
在业者看来,林票的核心价值不在于票面,而在其锚定的林业资源资产。如果林业发展本身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自然不缺投资者。
目前,各地发行的林票,大多以林木资源为标的物,其增值空间取决于木材行情。近年来,国内木材行情持续低迷。以福建主产的杉木材为例,最近5年收购价大幅下跌,每立方米收购价从上千元下跌至目前的七八百元,许多人工商品林经营者艰难保本。对未来缺少信心与正向预期,投资积极性自然不足。
“与其说要如何增强林票流通性,不如说要如何推动传统林业转型升级,通过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林业经营效益,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全程参与林票开发过程的三明市林业局原副局长潘子凡说。
永春县林业局局长林荣福持相同观点。当地的思路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减少对杉木等针叶纯林的依赖,通过对接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培育珍稀大径材、套种珍贵阔叶树等方式,生产出附加值更高的多元化林木产品;另一方面,跳出林木看林业,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林业碳汇、森林旅游等多元业态,实现林木资源非木质化利用,有效延伸林业产业链,拓展林业发展空间。
当地林票开发思路,集中体现了这些林业产业发展新理念。永春于去年推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绿票。绿票分林地林木合作经营类、林下经济类、林业碳汇类等3种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林下经济类绿票。
近年来,永春县决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出了林药、林菌、林蜂等十大模式。林下经济要想实现集约化发展,必要的基础设施不可少。整地、修路、建设水肥设施等,每亩光前期投入就要几万元,不少有意从事林下经济的经营者因此心存顾虑。永春的策略是,借鉴工业领域“三通一平”的招商引资策略,提升林下空间基础条件,吸引投资者。
林下空间哪里来?谁来提升林下空间?林下经济类绿票,应运而生。和常见的林票一样,此类绿票也基于合作经营生成,只不过,它的标的物是林下空间。
去年,永春县湖洋镇办林场——六八林场拿出130亩阔叶林的林下空间,与县国企永春县永绿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双方约定,林场提供林下空间经营权,占股30%;永绿公司负责完善林下空间基础配套设施,占股70%。改造提升后的林下空间,租赁流转给市场经营主体,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由此产生的租金收益,便是双方合作经营的收益,按各自所占股比分配。收益权制发成同样具有交易、流转、质押等权能的绿票。永绿公司通过每年预分红等方式予以兜底。
这张绿票激活了广阔的林下空间资源。眼下,当地正致力于培育引进林下产品加工企业、搭建林下产品电商平台,全产业链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推动林下空间价值的提升,绿票将成为优质投资产品。未来,永春绿票将改革成“福林票”,并与花卉产业、养蜂业等林业产业深度结合。
多元化经营模式将拓展林票的更多功能,激活林业发展潜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林业、投资林票,真正激活万重山。(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宋家健)